在安远县长沙乡筼筜村,有一座历经五百多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的客家宗祠——越国世家,宗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书法楹联等透出浓浓古韵遗风。
越国世家宗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
宗祠大门门额正中雕刻着“越国世家”四个大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明成化丁亥年(公元1467年),唐朝“江南第一宰相”、著名书法家钟绍京的嗣孙钟日腾,率族始建越国世家宗祠,历数年而成。明万历和清康熙、乾隆、宣统及民国时期,先后经历过6次修葺和扩建。令人赞叹的是,钟氏族人为铭记先贤、垂裕后昆,将大量客家记忆、家族信息赋存于祠堂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及壁画内,向后人讲述着迁徙的历史,传递着文化的力量。
宋代,钟绍京的后代为躲避战乱,从中原迁至兴国。后来,其中一脉从兴国县竹坝村迁至靠山面水的安远县员当村。为让后人不忘兴国故地,钟氏先人在“员当”二字上面各加了个“竹”字头,改名“筼筜”。钟氏先人定居筼筜后,充分利用濂江穿村而过的水上交通优势,结木成排,将木头贩卖至江浙一带,又将江浙的丝绸布帛运入江西、广东等地销售,由此富甲一方。富裕起来后,钟氏族人便开始大办私塾,振兴教育。崇文重教带来人才辈出,历史上,筼筜钟氏一族曾经考出过18名进士和13名举人。为纪念先祖、感恩宗功,钟氏后裔修建了这座祠堂,因先祖钟绍京在唐代官封越国公,故宗祠题名“越国世家”。
古朴庄重的宗祠门楼。
孩子们在越国世家宗祠旁快乐玩耍。
宗祠门前左侧的红石节孝牌坊。
越国世家宗祠为砖木结构,整体采用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木梁架,雄伟壮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特点与风格。走近古祠便可看到门额上镶嵌着紫红条石,门楣两端雕饰着一对龙头,中间雕有双狮戏珠。门楼大梁上雕有龙、凤、麒麟、花、鸟等图案,斗拱由木雕交错叠架而成。屋顶脊背两端饰有鸱尾,屋檐四角呈船型,门楼气势巍峨。祠堂的大门由黑瓦铺顶,瓦下面是木质船型斗拱,厅门由檐木工艺制成,形成塔状结构,人物、花鸟图案栩栩如生。斗拱匾上写有“卿尹第”三个字,寄托着家族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
祠堂内部由3个大厅组成,大厅的梁柱挑头等处均雕龙画凤,异常华美,每个大厅均由6根石柱支撑屋面,石柱上均雕刻着楹联。大厅之间设有两方天井,昂首可见蓝天。大厅墙体上有石质窗棂嵌入其间,浮雕图案格外精美,从中可见客家工匠技艺之精湛。厅堂正中还悬挂着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刻立的“椿萱衍庆”匾和清代诗人钟元铉手书的“贞寿福辉”匾。祠堂外,立有节孝牌坊、功名柱等。
孩子们在宗祠里聆听长辈讲解书法作品,了解先祖越国公钟绍京的书法成就。
祠堂构件中有众多精美的木雕,雕刻的人物、动物等图案栩栩如生。
越国世家宗祠兴建550多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保存完好,如今仍是族人聚会、祭祖、庆典、学习、娱乐的场所。这座沧桑雄峙的客家古建筑里,还浸润着“红色记忆”: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战略转移,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道封锁线,彭德怀率部来到筼筜,入住越国世家宗祠,养精蓄锐准备攻打驻扎在仰湖村的敌军。经过半个月的休整后,彭德怀率部一举攻下仰湖,突破重围北上而去。彭德怀在筼筜倾情倾力助百姓、嫉恶如仇打土豪的故事,至今仍为当地人所传颂。
濂江穿境而过,越国世家宗祠就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筼筜村。
2019年6月,拥有越国世家等众多客家古祠的筼筜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陈茂东 李青峰 记者邹忠辉 肖荣祯 见习记者伍煜 文/图)
编辑:谢忠英
值班主任:肖静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直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