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广告
当前位置: > 关注 > 正文

“医”路攀登 从百十载院史看创新突破

2023-07-07 09:01:29 来源:温州日报 

110年前,一批先驱者在温州创办了“济病院”,初衷是免费为穷苦病人施医施药,温州市人民医院由此起步,先行的探索与为民的仁心,刻进医院历史的圈圈年轮里。


(相关资料图)

百十载传承,在温州医学技术发展史上,温州市人民医院写下了厚重的一笔。1951年成功施行全麻气管插管下全胃切除、1964年成功完成一例连体婴儿分离术以及到上世纪90年代率先开展腹腔镜手术……每一项技术的进展,源于对生命禁区的一次次挑战和突破。这也让这家年轻的医院一下子声名鹊起,在之后半个世纪里,历经跨越发展,一步一步走向深远的未来。

向史而新

普外科的三次跨越

今年6月2日,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只见手术医师胡逸人遥控操作机器人,4支“蛇形手术臂”精准且丝滑地在患者体内进行组织剥离、切除、结扎和吻合等操作。这是全国首例全单孔机器人下右半结肠切除手术。

机器人手术,打开了精准微创智能的外科手术新时代。在过去110年里,求新求变始终贯穿医院的发展史,以医院外科学为例,经历了三次跨越,实现了从“开大刀”到微无创的根本性改变。

在医院的百年院志里,有一张特殊的合影,泛黄的照片上,记录了杨世湘、李鄂生、陈约瑟、黄素梅、夏宗光、耿叔庆、时方甸、周剑荣、李镇堃、郑银旺等一批当年温州外科界元老级人物。他们,身负盛名,推动并见证了市人民医院走过的一段辉煌史。

如今已是高龄的杨世湘老人,曾是1951年全胃切除手术和1964年连体婴分离手术的麻醉医师。老人至今清楚记得手术的细节:“那时候别人没做过,我们只能自己研究摸索,成功很不容易。”

没有先进的医疗器械、手术操作全靠手工、“开大刀”损伤大……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却不断取得新突破。普外科老主任潘江华从1985年进入医院后,耳濡目染外科“大咖”们的勤奋好学:“我的老师们不是在病房看病人,就是在去各地学习交流的路上,很少休息,几乎没有周末。”1990年以前,医院已经开展了胃、肠、胰、肝等各类手术。

医院胸心外科老主任冯競记得,医院1988年成功施行单心房矫正手术,并从普外科分出胸心外科,至今是温州市级医院唯一的胸心外科专科,“这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技术水平。”不仅如此,医院在单孔胸腔镜手术领域也是起步较早。

1991年以后,腹腔镜微创技术兴起。1997年,温州市人民医院较早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给病人打了4个洞,手术不到1个小时,术后病人很快就能下床走动。”潘江华形容当时的感觉,是颠覆性的。泌尿外科主任鲍文朔回忆起2003年开展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和2004年开展的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感触颇深:“当时在全市是率先的,发展势头很猛,病人很受益。”

此后的20多年,腹腔镜微创手术开启了飞速发展的进程。在现任普外科主任胡逸人看来,2021年团队成功实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标志着医院外科实现全面微无创化。“这是最后一个没有开展微创手术的区域成功被突破。”最令胡逸人感慨的是,随着极微创技术、智能医疗技术和系统药物治疗的不断成熟,让很大一部分原本没有生存机会的晚期癌症患者,找到了新的生机。“为了生命,这将是医学发展最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技术上追求极致,是当下医院新一代中坚力量思考最多的。现任骨科副主任苏忠良,凭借在跟腱修补术上的器械创新,使得10厘米的创口最小缩到1厘米,近来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向未来进发,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6月以来,温州市人民医院在单孔机器人手术上拿下了多个全省乃至全国首例:全国首例全单孔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全国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全胃根治性切除术以及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全省首例单孔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这也意味着,这家百年医院在机器人手术这条新赛道上,正在积极发力。

与院同龄

妇产科的先锋探路

“生孩子到三医”这是温州老百姓早已默认的传统,口口相传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10年前——1913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诞生之初,就已设立产科,开展接生等简单的妇产科工作。

此后,妇产科的蓬勃便与医院的发展紧密相连,书写下温暖世间的生命传奇。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妇产科事业的开拓时期,医院各方面条件艰苦,王居素、俞德祺、陈振中等温州乃至当时全国妇产界的领航者,尽全力创造条件。上世纪50年代,王居素院长开展了第一例剖宫产手术;1959年,率先开展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983年,俞德祺主任开展首个诊断性腹腔镜检查……为妇产事业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护士长的周韵芳回忆:“以前小孩子出生之后洗澡都是在晚上一起洗,因为一天之内会分娩很多新生儿,人手不够。”彼时的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迅速成为引领区域妇产学科发展的“领头雁”。

上世纪90年代,微创技术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在全国来说都是新鲜事。“那是在1996年9月18日。”时隔27年,妇产科老主任林晓华仍能准确报出日期。这一天,林晓华、陈育梅等几名医生共同完成浙南地区首例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一鼓作气,医院紧接着还开展了诊断性宫腔镜、治疗性宫腔镜(双极气化、电切割等)等系列微创技术,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红萍,作为妇产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十几年前就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宫腔球囊填塞在产后出血急救中的应用、多种手段联合用于前置胎盘综合诊疗及产后大出血抢救等技术,为一大批急危重症孕产妇带去“生机”。张红萍瓯越名医工作室,长期深耕妇女儿童健康医疗一线,受到患者的信赖。

给患者以温暖,用最好的医疗方法解决病人的问题,市人民医院一代代妇产科医生为此接续奋斗。

在这里,希望生生不息。2000年,医院开出了温州首家不孕不育专科门诊,这也是后来生殖中心的早期雏形。

在原生殖中心主任沈晓露的手机里,有一张三胞胎的照片。沈晓露还记得,这位母亲找到她向她求助时,面临的种种矛盾与艰难。但最终,她迎来了希望,而且植入的其中一个胚胎还神奇地孕育出双胞胎,从而顺利生下三胞胎。

从开展第一例人工授精、第一例试管婴儿以来,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已形成集生殖微创手术和辅助生殖技术为一体、一站式诊疗的综合服务能力。在生殖中心的墙上,有一棵“照片树”,经过治疗顺利生产的家庭,会带着孩子和感谢,回来看看。现在,这棵“树”已经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医院产科和妇科相互推动着迅速发展,长成参天大树。妇科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治疗、免气腹v-NOTES全子宫切除术……妇科主任陈育梅带领着团队,扎根微无创与快速康复的研究。2013年,产科被纳入首批浙江区域(浙南)专病中心;2014年,成为温州市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产科主任胡艳君看来,质量控制中心,撬动着医疗质量走向标准和规范。

如今,围绕呵护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目标,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制定了新的规划:建成浙南闽北妇产科疾病诊治中心,温州地区妇产科的品牌标杆,临床研究型浙南区域妇产科专病中心,母婴最安全标杆医院及区域胎儿医学中心。“做医生要尽心尽责,这很要紧。”在妇产科,一批先行者的探索,留下的精神,代代相传。

生命至上

急救大平台动能澎湃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那急诊科一定是战斗的最前沿——每一次医护奔跑的脚步声和抢救床与地面的摩擦声在急诊大厅响起,意味着一场生死较量正在进行。

救命的速度有多快?三个月前,一名被重物压伤至腹腔大出血的患者被紧急送至市人民医院,“快启动创伤应急预案,开始紧急抢救!”急诊科医生迅速判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腹腔胀大、腹壁外伤,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多学科急救团队即刻组队接力抢救:10分钟内完成手术前准备,启动特急手术,15分钟内开腹完成初步止血,1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这种“多兵种作战”模式,是在急救能力提升和流程再造中应运而生的。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新国一语中的地指出:“基于‘多兵种作战’的急救大平台建设,标志着一个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新时代的到来。”

相较于百十载院史的深厚积淀,急诊科的发展虽短暂一瞬却浓墨重彩。

1980年,全国开始在地市级医院建立急诊室。彼时的急诊室完全依赖各病区医生过来轮转,甚至算不上单独成科。经过之后20年的缓慢发展,直到2012年,以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契机,急诊科涅槃蝶变,完成了从依赖型到支援型再到完全独立自主的急诊医学科的大跨越。

43年磨一剑,急诊医学科步入3.0版。一批送出去培养的急诊医生学成归来,相继开设心血管、呼吸、血管介入、中毒、创伤等急诊亚专科,陆续开展经皮气管切开、血液灌注、人工肝、主动脉球囊、ECMO等各类高新技术。当年的住院、主治医生也逐步成长为高年资医生。

医院对人才和技术的布局落子,成为推动急诊医学科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一场突围战悄然打响。

2017年底,温州市人民医院娄桥院区建成投用,急诊区域面积扩至近6000平方米。“挂号收费、药房、检验、影像(CT/DR)、EICU等在一个区域内一站式完成。”急诊科主任陈玲珑用“质的飞跃”来形容急诊医学科的又一次新发展:两个院区急诊医护人员超过100人,辐射范围从老城区向外拓展,当年业务量实现翻番。

随着高精尖技术上马应用,空间布局流程实现再造,急诊医学科面临新的问题:急救3.0+版本,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

在医院党委决策部署下,一个多学科协作、流程标准化、数字化赋能、以患者为中心的急救大平台加速建设,指向把一切优势资源,都用在抢救病人身上。

“这是把专科技术在急救大平台里落地,形成一个个急危重症的救治单元,从而缩短救治‘延迟’、通过高效协作,实现急救更快。”陈玲珑说。当下,以急诊医学科为基地,心脑大血管急症、严重创伤、急性中毒、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气道急症等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单元高效运转。

数据显示,近两年,严重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率100%,卒中中心溶栓病人量提高57%,院外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43.87%。今年,ECMO在院外猝死患者中救治成功率(脑复苏成功)达60%。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生命的救援打造现代化危重症救治的“航空母舰”,百年医院的初心和荣光激荡着澎湃的力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原标题:“医”路攀登

从百十载院史看创新突破

记者:孙余丹李尖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直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